农门秀色之医女当家

第8节

所以她干脆将钱都给女儿保管。
季菀沉默了会儿,把银子接了过来,把零头一百三十文还给了她。
“娘,以后您别再做针线卖了,伤眼睛。我会努力赚钱养活全家的。等我明日卖了人参,咱们就把北坡那边的茅草屋推了盖新房,也省得三婶他们老来找麻烦。”
周氏沉默了会儿,点点头。
“好。”
季菀脸上这才露出笑容,她就怕母亲节约不肯花钱盖房子,住在这里整日受气。
季容眨眨眼,欢喜道:“姐姐,你挖了人参啊?”
“嗯。”
季菀摸摸妹妹的头,又看看吃两口兔肉咬一口烤红薯的弟弟,在心里发誓,一定要让自家富起来。
第二天,她就自己赶着牛车去镇上了。路上还搭了两个人,收了两文钱的车费。走进了镇上最大的药铺,德济堂。
“小姑娘,你是买药吗?”
伙计十几岁的模样,上上下下打量季菀,试探的问。
世人多以貌取人,自己穿得不好,伙计怀疑自己没钱也正常。季菀并不生气,而是客气道:“你们掌柜的在吗?我有一味难得的药材,不知你们店收不收。”
这时候,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灰衣老者掀开蓝色布帘走了出来,伙计立即迎上去,低语了几句。老者眉毛一挑,看向季菀,“姑娘,你要卖药材?”
季菀点头,道:“您是掌柜吗?”
老者笑着点头,“对。”
季菀便从怀里掏出用布包裹好的人参,“掌柜伯伯,这是我从山里挖出来的,你们店收吗?如果不要,我就去其他药铺了。”
掌柜目露惊异和欣喜,忙道:“收,当然收。”
他捋了捋灰白色胡须,笑眯眯道:“姑娘,你打算卖多少钱?”
季菀笑了,“您是行家,这样吧,您开个价。如果合适呢,我就卖。不合适我就再去问问别家。”
掌柜再次诧异,没想到她一个小姑娘居然这么精明,想了想,道:“二十两,如何?”
季菀挑眉,知道他肯定有所保留,便道:“看来您是没诚心买,既如此,我还是去问问其他药铺吧。”
说着就要把人参收起来。
掌柜的脸色一变,连忙道:“等等。”
季菀脚步一顿,面色无波,“您还有什么事吗?”
掌柜看出她不好糊弄,咬了咬牙,道:“三十两!”
季菀摇摇头,伸出五个手指头,“一口价,五十两。您若是要呢,这人参我就留下。若是不行…”
剩下的她没说完,掌柜的已明白,苦笑道:“好,五十两就五十两,我买了。”
季菀这才停下脚步。
**
季菀在卖人参的时候,三百里外的北地军营,陆非离正在听下属的禀报。
“世子,属下已经调查清楚了。那日您误入的那座山叫秀山,山下只有一个村庄,叫义村,近二十年来就出过一位秀才,姓季,叫季青,确实是义村人士。因幼时机缘巧合救了一个老童生,自幼识字。后来娶妻,靠着妻子的嫁妆才入了书院。三年前考中秀才,第二年参加乡试前染病去世。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,长女季菀今年十二岁,次女季容,今年十岁,小儿子季珩,今年三岁。”
陆非离若有所思。
那小姑娘又瘦又弱个子矮,看着也就十来岁的模样,想来就是季青的次女季容了。不过既有长姐在,怎么一个人上山打野味?
“世子…”陆明犹豫了下,道:“属下还查到,季青的妻子周氏,并非义村人。”
“嗯?”
陆非离思绪回转,盯着他。
陆明道:“周氏是十四年前来的义村,但她原本的籍贯地,登县县衙不曾有记档,像是被人刻意抹去。因这一任登县县令是七年前上任的,所以关于周氏的来历,他也不知道。但县衙里有记档她嫁给季青之前,花一百二十两买了三十亩地。属下又去了府衙,才查到周氏原本乃京城人士,至于怎么流落到这穷乡僻壤的地方,就不得而知了。”
一百多两银子,对于普通百姓来说,算得上是巨额财产了。由此可见,这个周氏家底不错。若只是一般富商之女,不可能有本事抹去自己的过去。
只有一个可能,周氏出身官宦人家,而且官位还不低。而每年各地人口户籍变动,都是要上报户部的。也就是说,周氏的母族,要么和户部尚书交情不错,要不然就是官位比户部还高。
“京城人士,周家。”
陆非离慢慢的笑了,“周老太师,好像还没致仕吧?”
陆明一怔,“世子的意思是…”
陆非离笑而不语,然后将一封信递给他,“快马加鞭,送回京城。”
“是。”
陆明接过信退下了。
第012章 卖葱油饼
季菀揣着五十两银子回到家,得知自家的锅已经打好了,她眉眼带上笑容。
“正好我今天买了豆腐和鸡蛋,鸡蛋用来做白面糊糊,豆腐用来红烧。”
“好。”
季容欢喜的挽着她胳膊,主动替她拿东西,“姐姐,你这是买的什么啊?这么多东西。”
姐妹俩进了屋,季菀把门关上,季珩跑过来,高兴的叫姐姐。
季菀摸摸他头,“姐姐今天买了麦芽糖和糖炒栗子给你们吃。”
季珩立即欢呼雀跃,嚷着要吃。
周氏笑着道:“先去洗手。”
季容便牵着弟弟去厨房洗手了。
周氏问:“阿菀,人参卖了多少钱?”
季菀伸出五个手指头。
“五十两?”周氏先是惊讶,随后叹道:“若是在京城,至少得卖二百两。”
季菀扶着她的手坐下来,“咱们这是在镇上,物价肯定不如都城贵。您想想,如果去京城,来回车马住宿食宿也得花钱。而且路途漫长,也不安全,对不对?”
“那倒是。”
周氏笑笑,转瞬就把这事儿抛到脑后。
“阿菀。”她顿了顿,犹豫道:“咱们真的要盖房子吗?”
“当然。”
季菀早就计算好了,“咱们盖的新房不用太大,主屋三间就可以了,您的房间再扩建个小跨院,给阿珩住。然后加上杂房、厨房、澡房,和一间堂屋,还要重新打一口摇井,加起来最多十一二两。”
季家原本是茅草屋,周氏带着嫁妆嫁过来,推了一半的房子盖成青砖房。原本全都要盖青砖的,但季老爷子节约,将东边两间挨着猪圈的杂房留下来,只是外面刷了一层墙灰。季青死了以后,刘氏就将周氏娘几个全都赶去了那两间茅草土墙里住。
“阿菀…”
“娘。”季菀打断她,“您放心吧,我一定会赚更多的钱,不会坐吃山空的。咱们需要一个好环境,否则奶奶她们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闹,对阿珩的成长环境也不好。”
周氏终于妥协,“好。”
季容和季珩洗完手出来了,季菀将装着栗子和麦芽糖的纸包打开,“少吃些,我去做饭,今天给你们做一个你们从来没吃过的饼子。”
季容正在给弟弟剥栗子,闻言立即道:“姐姐,我帮你烧火。”
“你们先吃,我去烧火。”周氏道:“别吃完了,给你们姐姐留点。”
“嗯。”
……
季菀要做葱油饼,先做葱油酥。
取来小葱,葱白切段,葱叶切碎备用。锅里入油,烧热后放入葱白生姜炸至焦黄,然后捞出扔掉,再将葱油放入碗中,放入三勺面粉,搅拌均匀,葱油酥便做好了。
闻到香味的季容和季珩跑进来,“姐姐,你做的这个是什么啊,真香。”
季菀笑而不答。
然后在事先准备好的面粉里放入盐,用烧好的热水和面成絮状,再放入凉水,揉成光滑的面团。
“姐姐,为什么和面要先用热水,再用冷水啊?”
季容好奇宝宝似的问。
“因为这样做出来的饼才会更酥脆,也不会发硬。”季菀边回答边将面团分成大小均等的小剂子,再将小剂子揉成椭圆形,用擀面杖擀成薄片。
在薄片上刷上一层薄薄的葱油,撒上早先用花椒和盐炒制而成的椒盐和葱叶,再沿边卷起来成长条状,然后打活结,并把面头压在饼下。用手按一下,再擀成博饼。
“阿容,我要用平底锅,你给我生火。”她挨个的做饼胚,“娘,您用这口锅做白面糊,等我把葱油饼做好就来炒豆腐。”
娘三都忙碌起来,季珩吃着麦芽糖,在旁边烤火。
季菀特意多买了四斤铁,做了个稍微大点的平底锅,一次性可以做十几个葱油饼。
平底锅烧热了,往上刷一层油,再将饼胚一个个放上去。煎到两面都成金黄色,出锅。
“香。”
季珩闻着那香味,忍不住咽了咽口水,“二姐,我要吃。”
季容也双眼发光。
季菀将十四个葱油饼放在一个大汤碗中,叮嘱妹妹,“阿容,你把这一碗葱油饼给大伯他们端过去。”
季容一怔。
季珩瘪瘪嘴,扯着姐姐的衣摆小声道:“我也要吃…”
季菀柔声安抚弟弟,“阿珩乖,咱们还有,姐姐很快就做好。你看昨天奶奶和三婶欺负咱们,大伯娘就带着大哥过来帮我们把奶奶和三婶赶走了,咱们得感恩,对不对?”
季珩懂事的点点头,松了手。
周氏没说话,眼神安慰。
季容便端着刚出炉的十几个葱油饼,去了大伯家。
div
div
小说推荐
返回首页返回目录